河北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无感检测 创新监管体系-太阳成集团tyc539

来源:中国信息协会营商环境专业委员会      更新时间:2023/6/1      浏览: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营造一流营商环境,2022年7月11日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以来,各地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促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再次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进一步释放了优化营商环境不止步、服务各类企业再加力的鲜明信号。《中国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创新改革实践报告河北卷2022》选取了29个数字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从创新改革视角讨论数字技术对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影响,推动改革举措复制推广。


案例二十一 渤海新区黄骅市:数据赋能产业营商环境

  近年来,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始终聚焦企业、群众所需所盼,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陆续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先进做法。产业园区各职能部门部门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四化”建设,全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智能、更高效的政务服务体验。在这一大环境的推动下,“港城产业园区重点项目数据管理平台”(以下简称项目平台)应运而生。

  新平台发力“互联网 政务”再添服务新助力

  为全面优化港城产业园区营商环境,解决企业运行和项目建设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利用数字赋能,争取“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切实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经港城产业园区领导班子和各职能部门一致同意,特筹划创建了“港城产业园区重点项目数据管理平台”。

  “港城产业园区重点项目数据管理平台”共设置了项目中心、智慧项管、审批中心、招商指导、企业反馈、资源管理等六大版块,通过这“六大版块”,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招商信息、项目管理信息、企业诉求信息等,方便领导决策;可以为企业和项目提供手续办理查询、要件提醒、在线答疑、政策指导、前期流程优化等服务,让企业享受到全流程、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让各级惠企政策真正“飞入寻常企业家”。

  经过近半年的运行,目前港城产业园区内26个单位或部门、82家企业或项目单位入驻该平台;共有23项惠企政策、各类项目手续办理全流程、其他相关文件在平台公示。半年来共实现101次手续办理服务,完成53次企业答疑,真正实现了全流程“无纸化”和企业办事“零跑腿”。

  全智能服务争做项目建设“线上好管家”

  转变思想,转换角色,政府职能由“被动”变“主动”。企业由招商落地后,港城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办公室会(以下简称项目办)第一时间跟进企业项目建设,之前都是“等”着企业咨询项目建设流程、“等”着企业诉说建设困难、“等”着询问企业建设进度,企业对自己办到哪一步、下一步该办什么、每一步找谁完全是一头雾水。现在,企业可以登录“项目平台”,企业可以查看全链条办理指南,整体办理流程图清晰明了,每办理完一步,系统会自动告知下一步办理项目,并附办理内容附件及相关办理部门信息,将项目建设流程可视化、透明化、简单化,真正让企业成为自己的管家,主动“出击”,自己的项目自己做主。

  提高效率,简化流程,项目建设由“慢”变“快”。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为了帮扶企业早日竣工投产,项目办会组织相关单位共同研讨,商量解决办法,但是,各单位本身业务比较繁忙,管委会领导政务缠身,完成一次讨论往往费时、费力、费心,解决一项难点特别“慢”。这时候,“项目平台”上的“线上会诊”开始发挥积极作用了,沧州旭隆化工有限公司就是享受该平台功能带来实际帮助的第一批企业。该公司主要是从事60万吨/年硫磺制酸生产,从2021年开始建设施工,“随着建设速度加快,对供电的负荷要求越来越高,但临时电源电压不稳定。”2022年7月24日公司负责人在平台上留言希望解决问题,项目办看到问题后,当天组织国网沧州市渤海新区供电公司和河北渤海投资集团召开研讨会,拿出初步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的解决方案,并在平台上提交到港城产业园区管委会主管主任,主管主任在平台上向各相关部门分发任务,各部门领取任务“快速”开展行动,9月23日顺利完成,解决了公司用电问题,全部流程均为平台操作,实现了网上解决问题快速、准确、高效。

  数字办公,数据共享,服务企业由“繁”变“简”。“港城产业园区重点项目数据管理平台”开通了线上答疑解惑功能,各企业登录自己账号后,可以将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疑惑点等内容在平台上留言,项目办将根据留言内容,转发给相关单位专业人士进行解答,涉及多个部门的,由项目办牵头各部门讨论,形成完整材料,给予统一答复。对于一般问题3个工作日内答复,较为复杂问题7个工作日答复,特别复杂问题15个工作日内答复,一旦未在规定时间内回复,该问题将直接推送到上级领导,由领导直接挂牌督办。该平台将企业从签约到项目建设到竣工投产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全部自动共享,包括投资额、占地、建设内容、项目建设进度、手续办理进度、下一步预计办理时限等等,将重点人员从“繁琐”的各类报表中解放出来,全身心的投入到服务企业中来,将企业帮办业务变的如此“简单”。

  指尖操作,掌上答疑,数据信息由“静”变“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端操作现已成为人们办公的主要途径,为此,“港城产业园区重点项目数据管理平台”开通了手机客户端,实现随时随地办公,处理日常工作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重要数据查询不再因无法上电脑而延迟,项目建设应对疫情等突发情况更加掷地有声,让项目建设数据内容摆脱电脑上的“静默”,企业负责人随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和线上疑问解答,项目办随时掌握项目建设数据和线上答疑解惑,让平台数据变成“流动”的信息。

  大数据赋能 优化统筹把控区域发展新方向

  统筹调度各项指标,当好要素保障的“数字参谋”建立港城区各项指标空间总账簿,利用ocr、rpa以及数据共享服务接口等技术手段将分散在各企业一系列计划指标,根据相关的管理办法、政策要求,从指标的产生(指标来源)、指标的使用(指标流向)、指标的监管(利用评价)角度进行全面闭环梳理,进一步明晰了指标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哪里补、怎么补,以及对来年各项指标使用的影响。这样,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各类指标流向,并针对指标缺口问题,及时统筹调控,精准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做到“应保尽保”。

  现阶段,港城区土地指标已逐步过渡到“指标精打细算”的状态。因此,借助信息化手段管好指标账册,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依据真实有效的项目,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提高计划指标配置精准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集约利用产业数据 当好招商工作的“信息灯塔”

  项目平台通过大数据采集、清洗、分析、计算、挖掘、平复、预测、应用等进行数据引资,极大丰富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数据应用,极具创新地提供招商引资大数据应用整体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的解决方案。通过海量数据的整合、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及需求分析,能快速真实地提升招商效率,促进项目落地,使政府与项目、资本、人才、市场达到无缝对接,特别是在带动产业聚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港城产业园区作为港口后方第一层圈,是受港口辐射带动作用最集中最直接的区域,其中,绿色化工吸聚了鑫海控股、旭阳化工、利和知信等重点企业,装备制造吸聚了新华联合冶金、达力普石油专用管、三和重工等重点企业,现代物流吸聚了大华国际物流、中远海运、光大物流等重点企业。

  项目平台摆设项目有一个很“讲究”的原则:凡是能够形成循环产业链的项目,优先批办进区;能够构成循环产业链的企业,都要在同一规划区内安置。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港城产业园区进一步优化产业资源配置、理顺相关产品的上下游关系,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要求,初步构建起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为基础,以“烯烃产业链、芳烃产业链、浓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为主导,以若干支链为支撑的绿色化工产业体系,实现了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


案例二十二 邯郸永年:创新数字服务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通过数字化改革,赋能法院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紧扣“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要求,突出“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关键,创新一站式建设工作机制,全方位打造集综合性、智能化、一站式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诉服中心,实现了一站式建设从“有”向“优”的转变,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提供了有益探索。

  一、创新背景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营商环境建设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永年区坚持把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精准的诉讼服务,致力营造阳光、透明的政务服务环境和稳定便捷高效的法治营商环境。

  二、创新举措

  立足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审判执行的功能定位,高站位部署谋划,将一站式建设工作主动融入区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大格局。

  (一)实现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同频共振。聚焦“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两项重点任务,从建机制、定规则、搭平台、推应用等多角度,运用数字化技术积极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以一站式诉讼服务建设保障一站式多元解纷,以一站式多元解纷拓展一站式诉讼服务空间,主动参与诉源治理体系建设、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着力提升诉讼服务水平、加快分调裁审、不断提升审判智能化水平,充分释放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1 1>2”的体系化效应,让老百姓在法院解决纠纷更方便、更快捷、更及时、更受尊重。

  (二)整合资源打造司法为民的新平台。以诉讼服务中心和基层人民法庭为抓手,全力整合诉讼服务资源、推送“一站式”服务,将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司法为民的新平台和化解矛盾的前沿阵地。一方面升级改造以“厅网线巡”立体化服务渠道为载体,覆盖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分调裁审、立案服务、审判辅助、涉诉信访等内容的一站集约、便民利民、高效解纷的应用体系。建成了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 的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导诉区、自助立案区、便民服务区、休息等待区、窗口服务区、信访接待区、诉前调解区、简案速裁区等八大功能区,分区均有明显标识,真正实现了可立案、可调解、可裁判、可服务的“柜台式”开放办公,方便当事人“只进一个门”就能办理各类诉讼事项。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诉源治理中的“前哨”作用,积极推动一站式建设向基层延伸,加快推进人民法庭一站式建设,实施直接立案或者派驻立案运行机制,探索直接执行机制,建设立、调、审为一体的新时代人民法庭,推动从传统开庭审判向纠纷产生的源头和前端延伸,向引导和疏导用力,向防“未病”、治“欲病”聚焦,有效整合基层资源力量,把小问题小矛盾化解在基层,推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诉无讼转变,让法制营商环境更优化,让企业和群众在人民法庭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不伤和气地解决纠纷。

  (三)协调联动筑牢诉源治理防线。加强法院与行业、部门联动。针对劳动争议、土地承包等多类行业纠纷增多的实际,永年法院积极与各行业协会会签了文件,由法院参与业务指导,司法局、自规局、人社局、工会等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大调解格局。加强法院与基层调解组织联动。依托派出法庭,加强与乡镇、村以及社会调解组织的联系,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联合基层组织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的优势,深入企业、农村共同调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加强法官与驻院调解员联动。选聘有丰富调解经验的诉前调解员入驻法院,引导鼓励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切实构筑诉源治理的“第一道防线”。调解员在法官的指导下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及时有效的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初发状态。

  (四)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群众法律诉讼满意度。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为支撑,建立起贯穿立案、调解、审判、全过程的诉讼服务新模式。在智能自助服务上,配备多功能自助立案机、智能导诉机、诉状自动生成机、自助阅卷机、自助文件收转柜等设备开启诉讼智能自助时代。依据群众需求进行诉讼指引、分流,并提供法律讲解等智能导诉服务和自助立案、诉讼引导、案件查询、司法公开、自助缴费等综合服务,实现当事人跟法官之间不见面互递材料。在倾心便民服务上,诉讼服务中心建有集电脑打印机、人体感应、一键报警为一体的科技化接待室,并设专职导诉员,为诉讼当事人提供解疑、引导、指导等服务,对老、弱、残等困难群体开设代办业务,即时通设备实现一键拨通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方便群众快捷高速的联系到法官切实消除群众的诉讼不便,提升群众满意度。在主动退费服务上,诉讼服务中心设有财务窗口, 将原有的当事人申请退费改为主动退费模式,由当事人或具有代为确认退费账户信息授权的诉讼代理人确认退费账户信息,在法律文书生效后,由承办人主动依据已确认的退费账户信息启动退费程序,退费程序全 部在网上进行,当事人无需再前往法院办理退费事宜便能接收退费款项。在集约集成服务上,通过立案大厅、网络、电话、智能终端组成的“厅网线端”一体化渠道,为当事人提供一站能够办全、一网能够办到、一次能够办好的智能化立体化诉讼服务体系。比如,当事人到法院办理立案时,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按照系统上提示,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扫描材料上传的方式,10 分钟即可完成立案。通过网上立案、诉前调解、跨域立案,真正实现了诉讼服务事项随时随地进行网上办理、掌上办理和“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诉讼服务目标。

  三、创新成效

  (一)诉前调解推动诉源治理。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强化诉前调解的专业性,返聘3名退休法官作为特邀调解员,创新性的将诉前调解与简案速裁深度融合,促进诉调对接实质化,截止2022年9月底,共出具诉前调书904件,诉前化解200余件。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扎实做好与行业部门、基层调解组织、驻院调解员三项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大调解格局,委托基层调解组织化解纠纷50余起,实现了一审同期收案增幅下降 17.96%,下降幅度位居全市第二、全省前十五,诉源治理成效显著。

  (二)民事案件繁简精准分流。制定案件分流规则,对标繁简分流实施细则,根据案件类型、标的以及争议大小等因素对各类案件进行分类,简案分流到速裁团队,繁案分流到其他业务部门,特殊案件由专业团队审理,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类案专审”。组建案件分流工作室,设置专职分流员负责案件分流工作,对民事案件进行筛选分流。截止2022年9月底,全院35%的案件在速裁团队得到化解,助力其他法官抽出更多精力审理疑难复杂案件,实现了审判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简案快审跑出办案加速度。在诉讼服务中心成立3个以法官名字命名的法官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配备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诉前调解员,1名书记员。在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和诉讼公平的前提下,及时约见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调解成功的当庭出具调解书。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及时安排庭审,对于立案标的符合法律规定的,适用小额程序快速审理,一审终审;对于案件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当庭裁决,让当事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享受到公正规范、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截止2022年9月底,速裁团队共结案1776件,平均用时仅11天,真正实现了简案快审,有效减轻了群众诉累。

  四、推广理由

  永年区致力于打造和提升优质的法治营商环境,顺应人民群众多样化司法需求,将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全国全省全市一站式建设的“优选地”,擦亮群众接触法院的第一道窗口,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诉讼服务。自2022年5月初至今,永年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质效评估连续5个月稳居全省第一,全院新收一审民事案件同比下降幅度位居全省前列,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大幅度缩短,有效减轻了群众诉累,提升了司法公信力。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黄明耀评价永年法院便民设施完善、勇于改革创新、管理精细规范、班子团结协作、队伍昂扬向上,是全市乃至全省一流法院。

案例二十三 威县:“三位一体”赋能数字化营商环境

  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营商环境数字化是一个地区市场竞争力和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作为河北省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威县主动顺应大势,坚持把数字化、信息化作为系统动力贯穿始终,创新构建企业服务、群众服务、智慧监管“三位一体”机制,以数字化技术为营商环境的进步发展提供了空间。2021年威县被认定为“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县”,2022年上半年威县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排名邢台市第一。

  一、改革背景

  威县作为河北省首个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县份,2014年以来,着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实施了“6 n(即一网、一云、一号、一网格、一系统、一中心六方面基础建设,n个领域应用系统)建设,有效促进县域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精细化,成为“国家遥感技术中心威县基地”“河北省智慧城市试点”,被列为科技部和住建部“十三五”科研项目课题。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的智慧城市探索,为威县综合改革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威县“数字 营商环境”的优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三位一体”主要做法

  威县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打造了“威企通”“民情通办”和智慧监管三个服务平台,建立服务企业和群众、推进智慧监管的“三位一体”机制,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持续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一)打造企业服务模式,提升企业获得感

  针对政企信息不对称、融资不顺畅、政策落地不及时等问题,2021年12月,威县组建河北省第一家县级企业服务中心,2022年5月集中打造了“威企通”在线服务平台。一是主动靠前服务。设政策通、融资通、供需通、合作通、招商通等10个版块,为企业提供键对键、屏对屏优质服务,针对政策落地不及时问题,通过平台主动推送、精准解读惠企政策,从“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快速兑现。二是协调联动服务。开通企业诉求“一键直达”功能,企业通过电脑、手机即可反映遇到的困难问题,一般问题转相关部门限时办结,重大共性问题提请县委、县政府研究解决,全过程县委督考局跟踪监督,实现企业诉求快速高效解决。三是线下全面服务。对线上无法解决、需线下服务的事项,在3个市级园区和乡镇政务大厅开设企业服务专区,明确服务办理时限,中心第一时间响应、职能部门快速回应,实现了服务有温度、响应有速度、办理有力度,为企业提供了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

  (二)打造群众服务模式,提升群众幸福感

  为进一步畅通群众意见建议表达、社情民意诉求渠道,着力解决基层问题处理时效慢、周期长、抱怨多、责任压实难等问题,2021年10月威县成立“民情办公室”,搭建“民情通办”平台,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是整合服务资源。整合书记热线、县长热线、党政门户网等10余个渠道,搭建起“民情通办”平台,全县普及推广“威县民情码”,群众可以扫码反馈民情,通过“互联网 服务”方式,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实现了民情工作“一码汇总”“一键通办”。二是强化服务力量。民情办公室在内部设置民情搜集组、跟踪督办组、奖惩问效组、综合办公室四个科室,各负其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施“好差评”制度,把群众对问题解决处理结果意见作为责任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有效提高部门积极性,解决了过去群众重复反映、办结时限模糊、服务质量不高问题,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三是健全服务机制。聚焦信息收集、筛选、整理、汇报、交办、回应6个环节,强化问题办理质效和整改措施落地提速,制定“首问负责制”“首办负责制”“责任终身制”等7项制度,探索实行“五个到位(责任部门10分钟内与当事人联系,限时内做到政策咨询解答到位、民生问题解决到位,矛盾纠纷化解到位、求助事项帮扶到位、投诉举报处置到位)机制,确保了百姓的每个诉求都能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反馈。

  (三)打造智慧监管模式,提升百姓安全感

  为解决以往人盯人、重监管、重执法的传统监管方式不足以满足现行发展需求的问题,威县深入探索“大数据 ”监管新模式,在城市管理、食品安全、医药安全等环节实施智慧全域监管,织密监管安全网,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一是城市管理监管。投资3.6亿元建成城管、公安、交通部门“三网合一”数字化监管中心,对县城26条主要街道、25个广场游园实时监控,成立数字城管指挥中心,配备人员专职负责上报案件受理审验、派遣、督办以及上级交办、12319来电、网络媒体、群众举报、视频监控、执法车巡逻、监督员巡查发现的案件,确保案件及时处理。二是食品安全监管。以“智慧管理”为突破,“分类监管”为先导,逐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系统指挥调度一体化、信息化、规范化,对已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单位逐步完成监控探头安装,县智慧监管运营机构逐步将视频影像免费接入智慧监管数据中心,通过云视频监管方式稳步推进智慧监管,今年9月县市场监管局获评“全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三是企业生产监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对抽查检查结果的统计分析,运用基于信用风险指数变化的预警功能,积极探索“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智慧监管结合。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73次,涉及市场主体1095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15个。

  三、取得成效

  (一)打破政务数据孤岛,推进数据有序共享。通过“威企通”平台,有效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解决了企业难题、优化了环境。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发布解读6个部门的628条惠企政策,组织100余场一对一讲解、一对一对接特色专题会,为百余家企业解决具体问题249项,帮助企业获得信贷授信2300万元,有力有效助推了企业攻坚克难、做大做强。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改革内参》专题刊载威县经验做法,新华社、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权威媒体等多次报道。

  (二)搭建数字民意桥梁,推进诉求有效化解。“民情通办”平台实现一个渠道收集民意、办理群众诉求,今年以来服务平台共搜集解决民情民意问题17762条、解决17638件,解决率99.3%,化解矛盾纠纷1895起、群众满意度近100%,接触式信访量同比下降40%。

  (三)创新市场监管方式,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今年累计受理市长热线、县长热线、民情通办平台、12315平台等投诉举报1700余起,法定时限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损失62.5万余元,开展县级食品抽检2313个批次,查办各类违法案件50余起,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优化了法治环境。


案例二十四 唐山市丰南区创新实施审批服务模式加速项目落地速度

  唐山市丰南区坚持关口前移、力量聚合、重心下沉、晾绩评优,大胆创新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思路,在全省率先实施“过堂式”审批服务模式,破解项目审批手续繁杂、耗时长等制约瓶颈,全力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以优质服务、务实作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更多好项目、好企业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助推项目建设贡献了“丰南智慧”。

  关口前移 实行“过堂式”评估论证

  主动作为,变被动受理为超前介入,全面汇总掌握招商项目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发展改革、资源规划、生态环保、行政审批等部门对拟引进项目进行过堂会审。从产业政策及各种管控措施等多角度、全方位逐一提出意见建议,对项目准入性、可行性进行详细论证评估,通过分级咨询、批前辅导、全链代办等方式指导企业做好报审准备工作,帮助企业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协调,提高一次办理成功率,降低企业报批成本,确保精准引进、快速落地,从根本上解决了项目签约后到项目审批前无接力服务问题。目前,已为321个项目进行预评估准入。在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期间,通过“过堂式”审批办理企业设立2675家、项目立项324个、用地规划21个、工程规划45个、环评审批113个、施工许可62个。

  力量聚合 实行“过堂式”快审快批

  通过全面梳理项目备案类审批服务事项,全面整合相关行政审批职能部门窗口,将审批全过程分为项目立项、施工许可、产权办理等多个阶段,制定项目审批流程图,明确审批时限,做到一口受理、一口对外。在项目审批阶段,按照“一次申请、统一受理、并联审批、一口出件”原则,建立并联审批链条,变“一条龙”审批为并联审批,为项目单位提供从简从快、容缺审查、联审联办、限时办结的高效便捷审批服务,能够当天办结的一律当天办结,技术复杂、确实不能当天办结的3个工作日内办结。

  重心下沉 实行“过堂式”纾难解困

  项目签约后,区委、区政府不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对项目在拿地、审批、开工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一摆上“堂面”,对疑难个性问题因企施策,逐一进行分析研究,逐一拿出破解之策,逐一落实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专题解决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对疑难共性问题,统筹研究、成批化解,如,针对环评编制问题,加大与环评第三方沟通力度,对因特殊原因未完成环评审批,但确需提前开工的项目,只要审批权限在丰南区且作出承诺的,即全力保障施工先行,手续同办,为项目尽早开工打下基础。建设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累计为25个项目协调解决了能耗、环境总量等指标制约要素问题,办理各类手续565个。

  晾绩评优 实行“过堂式”督导问效

  项目推进过程中,采取日调度、周通报、月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对重点项目手续办理、开工建设等进展情况实时“过堂晾晒”。真正让勇于担当、务实重行、争创一流做得好的,有面子、有光彩;让满足于守住摊子、不出乱子,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执行决策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做得不好的,出出汗、红红脸。鞭策和倒逼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早日把项目建设“任务单”转化为经济增长“成绩单”。


案例二十五 邢东新区:以信用建设打造园区优质营商环境

  一、改革背景

  信用是现代商业社会的“第二张身份证”,也是衡量区域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为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巩固邢台市“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河北省邢台市邢东新区积极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思路,创新开展“信用园区”建设,让信用赋能社会治理,规范市场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优化政府、企业、群众三方互动模式,营造“知信、守信、用信”的社会氛围,引导市场主体讲诚信、重法治,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进一步促进区域营商环境优化,助推新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关键创新

  一是开辟分级分类监管信用信息来源“新通道”。通过归集企业信用档案,评定生成信用等级,监管部门可在“信用园区”查看企业信用状况,为开展分级分类监管提供信用信息来源。

  二是构建起信用资源向信用资本转化的“绿色通道”。通过园区综合金融服务系统构建统一的数据体系和评价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的产品展示功能,主动为信用状况优质的企业推送信贷产品,缓解园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三是创新群众参与信用建设新方式。通过链接“诚信牛城”小程序,扩大了信用惠民应用场景,广大市民可享受“信易批”、“信易游”、“信易美食”等多种信用建设成果,增强群众参与感。

  三、主要做法

  (一)建立“最强大脑”,实施智能监管。建成“信用园区”平台,与市级信用应用平台对接,获取企业基本信息、信用信息、监管信息,结合互联网相关数据等多维度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构建精准的企业信用画像和信用等级,并且实现数据有效共享,精准识别企业信用状况,为新区招商选资和招才引智拉响风险防控预警。

  (二)进行“差异监管”,开展信用分级。根据企业信用等级进行差异化监管,监管部门可基于企业信用画像落实分级分类监管,充分利用企业信用评级结果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检查信用评级较低的企业,并将日常抽查记录报送至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形成数据闭环。做到信用监管数据可比对、问题可监测,并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

  (三)依托“金融超市”,提供信用贷款。根据信用等级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实现企业信用资产的转化运用。通过园区综合金融服务系统构建统一的数据体系和评价体系,建立金融服务主体全流程线上化信息共享、协同服务。完善和细化金融机构的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的产品展示功能,主动为企业推送信贷产品,缓解园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改善和优化园区营商环境。

  (四)引入服务机构,开展优质服务。以信用为基础,遴选优质的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所需的中介产品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信息沟通桥梁,推进园区内企业信息发布、信用修复、技术、场地、活动沙龙等需求的对接,为园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服务内容。

  (五)创新“信易 场景”,拓展“双惠”渠道。审批部门对守信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等“信易批”服务;监管部门对守信企业开展“信易 监管”服务,减少监管频次,加大对守信企业的激励,提升企业获得感。依托“诚信牛城”小程序,开通信用惠民应用场景“信用购车”、“信用招聘”、“信用直播”、“信用购物”等,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园区企业信用红利,提升公众对信用园区建设的获得感。

  四、主要成效

  (一)依托“信用园区”平台,信用服务企业更加多元。“信用园区”平台已与市级信用平台数据对接,搭载了信用动态、政策法规、信用公示、信用服务、金融服务、园区服务、“信易 ”等多种功能,可为新区企业提供多元化信用场景服务。目前,“信用园区”平台已归集企业信用档案5196份,企业承诺书7387份;入驻服务云超市机构44个,发布财税代账、知识产权申报、检验认证等33项服务项目,供有需求的市场主体自主申请;餐饮、住宿、购车、旅游等12个领域23家机构发布了65个激励服务项目(项目总量在邢台市各县(市、区)中名列前茅),在“信用园区”平台集中展示,供广大市民自主查询,点击申请。

  (二)生成企业信用等级,政府部门监管更加高效。通过数据分析、信用评估模型等方式,为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并自动生成辖区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结果,各监管职能部门可通过后台查看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等级,并以此为支撑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对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降低监管抽查频次,减经营负担,对信用评级较低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倒逼其诚信合法经营,提升自身信用水平,从而提高市场监管效率和水平。

  (三)健全信用修复体系,企业合法权益更有保障。“信用园区”平台实现了与邢台市信用门户网站的对接,企业可以查询红黑名单信息、企业信用报告,也可以对自身存在的处罚信息进行修复。如果有存在异议的失信记录,也可以进行异议申请,在市信用办核实过后移除自身失信信息;如果有经营中留存的合同履约信息或签订的信用承诺信息均可进行自主申报。通过优化信用修复,既保障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又可引导其主动维护自身信用状况,提升信用等级。

  (四)畅通信用转化渠道,企业贷款融资更加便捷。“信用园区”建设为企业信用资源转变为信用资本提供有效渠道,充分发掘信用经济,助力园区企业健康发展。目前平台已经与市级“信易贷”平台完成了数据对接,新区累计注册企业314家,授信金额3507万元。积极对接金融机构,邀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开展银企对接和信贷调研工作,目前参与企业近30家。

  五、经验启示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国民经济稳中求进、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加强信用园区建设,就是要充分整合利用信用资源,让信用成为展示政府公信力的“明信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助燃剂”,表现公民诚信力的“风向标”,将信用园区打造成守信、互信的投资放心首选之地。以信用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促进区企形成合力,完成信用体系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局面,增强新区社会信用主体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大家关注
太阳成集团tyc539的联系方式

电话:010-63691827

邮箱:cbe2023@163.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5层
邮编:100045

网站地图